袁江所作《蓬莱仙境图》通景十条屏,绢本设色。通景画的绘制,与独幅画作不同,需要画家在作画之前有一个通盘的总体考虑,既要注意全图的经营位 置,又要考虑分割后单屏画面的相对独立性。袁江在处理这类形制的作品时之所以能得心应手与其为山西盐商家布置厅堂的艺术实践是分不开的。
袁江的画作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景写生;一类是凭借想象描绘仙山楼阁。袁江的这组画显然属于后者。《扬州画舫录》中曾记载:“袁江初学 仇十洲。”中年后得“无名氏所临古人画稿,技遂大进。”从《蓬莱仙境图》的笔墨用色以及构图技法上来看,这幅画应属于中年后画风成熟时所做。
图中所作楼阁大都建于高山之上,隐于丛林之中,古木、苍松、梅、杏等,或生于岩石之间、或生于夹缝之中,蓬勃繁茂,掩映成趣、生机盎然,洋溢着 顽强的生命力。屈曲的枝干应当是受宋人影响,点叶之法比起其前期更为轻松自然、繁而不乱。图中人物,三五成群,神态自若,气质高雅,或论道、或茗茶、或泛 舟湖上,本为点景之用,却起到了点睛之妙。衣冠、须发用笔劲细流畅。“雪压青松松更青,霜打红梅梅更红。”松柏、梅花在古代有寓意高洁之意,象征了文人士 大夫的傲岸情操,借此也寄予了作者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远离俗世生活的世外桃源无限向往之情。
在经营位置上,《蓬莱仙境图》吸取了唐宋人的全景式构图,讲求开合与近中远三景的表现。山石造形在笔墨上层次清晰。山石皴法将卷云、鬼面、雨 点、钉头等多种皴法融为一体,运用自如。讲求体面关系,玲珑剔透。袁氏此作,注重虚实、色彩对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韵律感,也增强了视觉张力。
《蓬莱仙境图》不论是从设色、笔墨还是构图上看都属于袁氏艺术成熟时期的难得佳作,对于研究袁江的绘画风格和当时的历史人文具有极高的价值。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