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连市场海外回流的古玩艺术品年平均交易额上亿元,而从海外淘回来的古玩艺术品中,高仿品在悄然增加。”大连文物总店业务经营部部长田渤表示。
180万日元回流的古董竟是假的
于德武眼前的几只瓷碗中,有一只可是花了大价钱买的,而且,还是属于海外回流的古玩。“半个多月前,一个朋友兴高采烈地来到我位于天津街古玩城的古玩店,并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木盒子,里面装着一个‘清雍正斗彩缠枝莲’小碗。作为古玩爱好者的朋友告诉我,前不久,他去日本出差,特意逛了当地一些古玩店,希望能弄几件海外回流的好东西回来。还别说,几番寻找之后,他终于发现了这个‘清雍正斗彩缠枝莲’小碗。这个小碗叫价200万日元,经过他与那名日本店主讨价还价后,最终以180万日元成交了。”于德武介绍,当时,他的朋友以为捡了一个大漏,因为这种清朝雍正的瓷碗在国内市场的价格应在70万元以上,而他仅仅花了10多万元就拿到了。
在朋友兴奋讲述这段海外回流经历时,于德武仔细鉴别了那只“清雍正斗彩缠枝莲”瓷碗,犹豫再三之后,他还是打断了朋友滔滔不绝的讲述。“当时,我拉开了一个柜子,从里面拿出了4只一模一样的瓷碗,让他自己看。随后,我又从收藏的古瓷片中找出了真正的“清雍正斗彩缠枝莲”瓷碗的碎片让他自己比对,我朋友看了一遍又一遍之后,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于德武哭笑不得地说,他那4只所谓的“清雍正斗彩缠枝莲”瓷碗都是高仿品,每个2500元买的,作为装饰品出售。
“我的那个朋友是古玩艺术品爱好者,有一点眼力,但并不太懂。但他以为海外回流这条渠道中,容易捡漏,所以,在内心中就有了一种倾向,在此基础上,他看这只瓷碗就怎么看都像真的了,于是给自己下了一个绊子。”于德武无奈地说。
“海外回流”遭国内高仿渗透
事实上,最近两年,随着大连古玩艺术品爱好者对“海外回流”这条渠道热衷度和信任度的提升,很多收藏者和爱好者纷纷去日本、欧美等地通过“海外回流”的渠道淘宝,而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造假商也盯上了这条渠道。
“最近一两年,大连爱好者栽在海外回流上的大有人在,比如,业内众知的有这么一件事:大连一位业内人士去日本的一个小拍卖会上竞购,他看中了一个‘康熙青花寸工图棒槌瓶’,经过几轮竞拍之后,最终以500多万日元买了回来。但拿回国内仔细一鉴定,才发现是高仿品。”于德武说,其实,以那位业内人士的眼力,如果不是被“海外回流”渠道的高保真性所迷惑,还是能看出端倪的。
业内人士介绍,海外回流在大连市场兴起之初,80%左右的东西是真品,确实有人在那期间在海外捡过漏,但最近一两年,造假商开始利用和消费“海外回流”曾经积累下来的“好名声”,转而将高仿品渗入其中,谋求暴利。
“国内造假商将高仿品带到国外,并雇佣外国人经营古玩店;与国外的一些小拍卖行合作,将高仿品送拍,而这些小拍卖行为了收取佣金或其他好处,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都是造假者惯用的伎俩”大连另一位古玩经营者高成龙表示。
事实上,如今,造假商正将黑手伸向海外回流的上游。“以前,一些国内造假商从海外淘回来几件真东西后,再加入几件高仿品一起包装运回国内,然后提前设局,让意向买家亲眼看到这批古玩艺术品是从海外淘回来的,并拿出几件真东西去鉴定,通过打包的方式售假。而现在,造假商进一步向上游延伸,干脆在国外的古玩店和拍卖会环节上动起了手脚。”于德武表示,国内造假商往往还委托外国人当托、编故事,将家中的中国古玩等拿出来变现。